Hi大家好,
這是我參加 iT 邦幫忙鐵人賽的第 1 次挑戰,這次的主題聚焦在結合 Python 爬蟲、RAG(檢索增強生成)與 AI,打造一套 PTT 文章智慧問答系統。在過程中,我會依照每天進度上傳程式碼到 GitHub ,方便大家參考學習。也歡迎留言或來信討論,我的信箱是 gerryearth@gmail.com。
昨天我們探討了 系統效能壓測與瓶頸分析,知道了如何檢測系統在高流量下的表現。
今天,我們要換個角度來看,從 使用者體驗(UX) 出發,思考一個智慧問答系統該如何設計互動與回饋,讓整體服務更實用、更可靠。
許多開發者在打造 RAG 或 Chatbot 時,往往太專注於 模型準確率、效能壓測,卻忽略了「使用者是怎麼感受系統的」。
事實上,系統的成功與否,取決於:
是否能快速得到答案
→ 不只是正確,而是「足夠有用」
是否能理解答案的來源
→ 提供參考來源,比單純一段文字更值得信任
是否能讓使用者參與改善
→ 有回饋機制,才能讓系統變得更好
以我們的 PTT 智慧問答系統 為例,常見的 UX 挑戰有:
答案不一定正確
回應速度較慢
回答太冗長或太簡短
一個好的智慧問答系統,必須能從使用者那裡「學習」。常見的回饋機制有:
答案評分(Thumbs up / down)
追問 / 補充問題
讓使用者輸入「補充條件」,例如:
這能讓系統逐步收斂到更精確的答案
檢舉與錯誤回報
在 Django API 中,可以簡單設計一個 Feedback
Model:
from django.db import models
from article.models import Article
class Feedback(models.Model):
question = models.TextField()
answer = models.TextField()
is_helpful = models.BooleanField(null=True) # Like / Dislike
comment = models.TextField(blank=True, null=True) # 追問或補充說明
created_at = models.DateTimeField(auto_now_add=True)
並提供 API:
POST /api/feedback/
→ 新增回饋GET /api/feedback/stats/
→ 查看統計數據未來就能透過這些回饋來分析:
數據驅動
A/B 測試
閉環學習(Feedback Loop)
明天【Day 30】回顧與未來展望 - 總結學習成果與延伸應用方向建議 我們將迎來最後一篇:
回顧與未來展望,總結這 30 天的學習成果,並討論未來可以怎麼延伸應用。